05
2020
-
06
x
作者:
中國花卉報
閱讀次數(shù):
64次
2020
.
06
.
05
6月1日上午,李克強總理考察山東煙臺一處老舊小區(qū)。在小區(qū)對面,許多商戶在店門前擺起了攤位??偫砼c一家攤主進行了交談。在聽到攤主說人氣又慢慢回來時,總理說了一句令很多人感動的話:地攤經濟、小店經濟是就業(yè)崗位的重要來源,是人間的煙火,和“高大上”一樣,是中國的生機。其實這不是總理第一次挺地攤經濟了,在兩會的記者會上,他就贊揚一個地方放開地攤的做法。股市也跟著熱鬧了一下,相關概念股漲停一片。有人調侃說,實體店干不過網店,網店干不過地攤啊。這個還真有數(shù)據支撐。據調查,截至5月底,全國1200萬個小店收入超過去年同期。成都在消費券和松綁地攤柔性管理雙重刺激下,小店數(shù)量已超過深圳,躍居全國第四——生活的煙火氣又回來了。相較以前的嚴管,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啟了地攤經濟,進行柔性管理,這反映了政府務實和關注民生的態(tài)度,營造更寬松、更優(yōu)質營商環(huán)境的決心。因為大家都知道,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民生、保就業(yè),而就業(yè)是前提,一個地攤后面往往是一家人的生計。園林花木行業(yè)能承載大量的就業(yè),特別是一些困難群體,比如年齡大的、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等。在城市,我們時常能見到花白頭發(fā)的養(yǎng)護工人;在農村,則是一群群在苗圃打工的老人婦女。還有一個很大的群體是經營花木的小商小販,因為門檻不高,也解決了不少困難人群的就業(yè)問題。前幾年因為一些城市的嚴管,很多簡易的花卉市場拆除了,擺攤經營被清理。因為成本高企,電商有難度,不少小商小販就退出了,被拋向了就業(yè)市場。市場少了,新市場一般又比較遠,市民也覺得買花不方便了,這多多少少影響了花卉產品的消費。賣花卉產品(包括資材等相關產品)與賣衣服、日用品并沒有什么不同,只要管理好了,路邊攤、走街串巷的賣貨郎并不會給城市管理造成影響,還拉動了花卉銷售,也是地攤經濟的一部分。希望相關部門能體察花木業(yè)者不易,出臺針對性的措施。作為花木企業(yè),今明兩年壓力都不會小,生存是第一位的,這也是企業(yè)經營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