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之后是寒露。它與白露節(jié)氣的區(qū)別,是氣溫更低,露水更多,顯得有些寒冷。七十二候中,寒露節(jié)氣三候:初候,鴻雁來賓;二候,雀入大水為蛤;三候,菊有黃花。唐代元稹《廿四節(jié)氣詩》之《寒露九月節(jié)》詩,詠寫此時景象道:“寒露驚秋晚,朝看菊漸黃。千家風掃葉,萬里雁隨陽?;虮壶B,收田畏早霜。因知松柏志,冬夏色蒼蒼?!?/span>
寒露時節(jié)的花很多。首先,有零陵香,就是《山海經(jīng)?西山經(jīng)》說的薰草:“麻葉而方莖,赤華而黑實,臭如蘼蕪,佩之可以已癘?!奔唇裉煸颇稀蓮V、湖南栽種的報春花科靈香草。南宋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》記載了它,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也記載漢代零陵郡在今廣西全州、湖南永州等地,是湘江發(fā)源地,盛產(chǎn)此草,因而得名零陵香。它在夏秋時開小黃花,或小紅花(《山海經(jīng)》因而記載有赤色花),可采來做很好的香料,置于書房可防蟲蛀。
零陵香,秋來散香,深含秋怨。唐代劉禹錫《瀟湘神》詞之一寫道:“湘水流,湘水流,九嶷云物至今愁。君問二妃何處所,零陵香草露中秋?!绷懔晗悴荩[含著大舜的娥皇女英二妃的古老傳說。

宋代《政和經(jīng)史證類本草》零陵香圖
秋漸深,芙蓉花開。芙蓉花,花形較大,有單瓣,也有重瓣,有紅、白色彩,雍容美艷。早在唐代,人們已加以青目,名臣李德裕《平泉山居草木記》記錄有百葉木芙蓉。詩人譚用之《秋宿湘江遇雨》詩有名句:“秋風萬里芙蓉國,暮雨千家薜荔村”,指的是湖南省遍植芙蓉,從此湖南別名即為芙蓉國。宋人趙忭《成都古今記》也載,五代時后蜀國主孟昶(孟后主)讓人在成都栽芙蓉花,四十里如錦繡,成都因而獲錦城之稱號。

宋代李迪《紅白芙蓉圖》
芙蓉花多植綠水邊。南宋范成大有《芙蓉》詩,贊嘆芙蓉照水弄花影之美:“洞戶掩秋深,畫橋橫晚靜。裊裊芙蓉風,池光弄花影。懷我白鷗邊,錦幛繚千頃。明湖拍岸平,紅綠染天鏡?!?
芙蓉花為秋之態(tài),秋之景,常用作插花。宏道《瓶史》便收錄芙蓉可與木樨花相襯,又贊芙蓉明艷。明代陳洪綬即有芙蓉花與牽?;?、竹子插瓶《清供圖》。

陳洪綬《清供圖》
清代《燕寢怡情圖》也畫有芙蓉插瓶,翩翩如飛舞于秋風中。

《燕寢怡情圖》芙蓉插瓶
寒露時菊花正盛。菊花,是栽培歷史悠久的名花,早在《禮記?月令》篇中載:“季秋之月,鞠(菊)有黃華?!薄段骶╇s記》載漢高祖時,宮中“九月九日佩茱萸,食蓬餌,飲菊花酒。云令人長壽。”晉代陶淵明有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佳句。菊花成為象征長壽瑞祥、文士清高品格的花朵。經(jīng)過千百年的發(fā)展,菊花有近萬個品種,形、色千變?nèi)f化,一年四季皆有,成為最常用的插花花材。
宋代《膽瓶花卉圖》,是著名的菊花插瓶圖,保存了早期插花對稱而又靈動的格調(diào)。

宋代《膽瓶花卉圖》
明代陳洪綬即畫有《瓶菊圖》,以古銅瓶插大朵菊花。

陳洪綬《瓶菊圖》
秋季品茗,菊花必不可少。陳洪綬《賞菊圖》,畫文士與女郎在誦讀詩文、以紫砂壺品茶,配一瓶菊花、竹葉。

陳洪綬《文士賞菊圖》
秋季焚香,也少不了菊花。清代禹之鼎《王原祁藝菊圖》繪畫名家王原祁對菊賞玩,旁邊桌上有香爐、香盒與鏟瓶(箸瓶),還有一紅釉瓶插數(shù)朵菊與百合,營造出優(yōu)雅氣氛。

清代禹之鼎《王原祁藝菊圖》局部
清代吳友如的《巴山夜雨圖》,繪友人對談,也匹配瓶內(nèi)菊花。

吳友如《巴山夜雨圖》
清代任熊《姚大梅詩意圖冊》之《藝菊圖》,更畫出各種花器、各色菊花,屬于文人們的雅趣。

清代任熊《姚大梅詩意圖冊》之《藝菊圖》